首页 科普 > > 正文

古代教师称谓多

来源:闽南日报 发布日期:2023-09-08 17:46:51 分享到:

教师是一个最值得尊敬的职业,从古至今,传授知识的人皆为人们敬重。在古代,教师有很多尊称,下面这些教师的诸多称谓,皆表达了对教师的赞美与敬佩,皆为中国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一抹红艳。

师长。古代视老师为尊长,师长是古人对教师的尊称。《周记·地官》载:“三日顺行,以事师长。”

师傅。古代原本是太师、太傅、少师、少傅等官职的合称,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,所以师傅也成为古代老师的代称和尊称。《谷梁传·昭公十九年》载:“羁贯成童,不就师傅,父之罪也。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夫子。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,后来成为对老师的尊称,尤其流行于旧时私塾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夫子焉不学,而亦何常师之有。”

山长。是古代对山中书院主讲教师的称谓,其出处源于《荆相近事》。五代十国时期,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,受业者众多,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。此后,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。元代时,各路、州、府都曾建有书院,设山长。明清沿袭元制,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,清末仍叫山长。废除科举之后,书院改称学校,山长的称呼废止。

师父。古有“一日为师终身为父”之说,所以古时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。《吕氏春秋·劝学》曰:“事师之犹事父也。”

西席。唐以前,俗以东向座为尊。宾客至,必请入西席面东而坐,故尊称私塾教师为西宾,亦称西席。

教习。明代翰林院学官兼教师,称教习。清末,学堂兴起后,其教师沿称教习。

教授。原为宋代学官,掌学校课试等事,后用以对教书先生的尊称,现作高等学校教师职称。

讲师。古为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,今为高等学校教师职称。

助教。古代学官名,始于晋,协助国子、博士教授生徒。南北朝、隋代相沿设置。唐代国子学、太学、广文馆、四门学等都设有助教。明、清两代,仅有国子监助教。今为高等学校教师职称。

先生。古时对“门馆”“私塾”老师中年长者的尊称。《礼记》注:“先生,老人教育者。”《孟子》注:“学士年长者,故谓之先生。”

经师。汉代指儒学学官,后指传授儒家经典的教师。《王文宪集序》载:“经师人表,久资复实。”

教谕。原为宋代京师小学和武学中的学官名。明清时期,县设“县儒学”,作为一县之最高教育机构,内设教谕一人,另设训导数人。训导,指辅助教谕的助手。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,由朝廷直接任命。

师保。原为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,亦师亦保,统称师保, 后来泛指老师。《易发·系辞下》曰:“无有师保,如临父母。”

门馆先生。宋元时代对家塾老师的称谓。

门客。宋元时代,对家塾老师的又一个称谓。

师资。先秦时代,对老师的敬词。

博士。先秦时代的国学老师。

上述诸多教师称谓,从中国历史文明中一步步走过来,时代发展的今天,教师职业在世人心中的地位更加凸显,教师这朵文明之花,也开放得更加璀璨夺目。

关键词:

x 广告

河北印发出台通用机场布局规划(2021-2030年)

到2030年,全省形成以A类通用机场为主体、B类通用机场为补充,功能完善、覆盖广泛的通用机场体系,全省通用机场达到23个。其中,到2025年全

复原民国旧菜单 一批“消失的名菜”重现羊城

  中新网广州12月5日电 (记者 程景伟)“粤宴中国·消失的名菜”活动4日晚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广场举行,一批业已失传或十分罕见的传统粤

青海再度“双清零”:战“疫”催生定点救治医院反思与成长

  中新网西宁12月5日电 题:青海再度“双清零”:战“疫”催生定点救治医院反思与成长  作者 潘雨洁  全面停诊、四下无人;火线冲

世界海拔最高高铁客运站山丹马场站运营

 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(记者 杨艳敏)记者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,12月5日10时29分随着嘉峪关南至西安北D2696次动车组列车

千年古都洛阳为何要建青年友好型城市?

  中新网洛阳12月5日电 题:千年古都洛阳为何要建青年友好型城市?  记者 肖开霖 李贵刚  千年古都洛阳日前公布《洛阳市建设青年

甘肃万余河长公示牌拥有“电子身份证” 局地启“千里眼”治水

 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(记者 冯志军)记者5日从甘肃省水利厅获悉,今年以来,甘肃全面推动河长公示牌信息化建设,为全省河流换发“电子

满洲里市向呼伦贝尔市“手递手”异地转运3批次隔离人员

  (抗击新冠肺炎)满洲里市向呼伦贝尔市“手递手”异地转运3批次隔离人员  中新网呼伦贝尔12月5日电 (记者 张玮)5日,内蒙古自治区呼

2021年度法治人物沈云如:让群众过上“有身份的生活”

  中新网杭州12月5日电 题:2021年度法治人物沈云如:让群众过上“有身份的生活”  作者 郭其钰 张先登  行程10余万公里,为辖区3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全球海洋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9784号-11   联系邮箱:85 18 07 48 3@qq.com